(1)拉筋拉應變隨填土高度變化
隨著填土高度的增加,從傳感器實測結果隨著拉筋受力而成正值并逐漸增加。主觀側斷面第九層拉筋上1#測點實測應變值達到了百分之1.49,即達到了拉筋,這可能是因為施工進行到10層面板時由于施工土源原因,該施工作業面作為臨時存土場堆土,其土壓力使得尚未完全由拉筋固定的第9層面板向墻外位移,致使第9.層拉筋受力,而后隨著填土高度當然,由于施工過程采用將多根復合材料拉筋帶綁扎鋪設,很難保證同束多根筋帶同步受力,容易造成個別筋帶的應力集中現象。
(2)拉筋應變沿筋長度分布
拉筋應變沿拉筋長度沒有明顯的峰值點,未發現潛在破裂面,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:
1)如前述分析面板后側向土壓力由填料的抗剪強度及拉筋拉力承擔,使得面板后1~2m范圍內拉筋拉力。
2)設計中采用了較大的儲備,在有限填土及外荷載的作用下,填料與拉筋構成的復合體未達到狀態,土體首先承擔了大部分應力,不會出現拉筋峰值的滑弧狀態。
3)下部拉筋埋設后,在上部分層填筑施工時,重型機械的反復碾壓也會造成拉筋內應力的均化現象。
(3)拉筋應變沿沿墻高分布
拉筋應變值在擋墻遍布偏小,表現為土壓力沿墻高相反的變化,與設計理論不符。除與側向土壓力在坡腳向基礎處面板集中外,還與擋墻上部允許產生一定的變形,上部拉筋承擔了較大側向土壓力有關。